节目

【指北排行榜24】四大家族②

所属专辑: 矮大紧指北
主播: 高晓松
最近更新: 2023-11-22时长: 15:50
矮大紧指北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6月12日,我们的开播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赶快来试试吧 ↓↓↓


【彩蛋时刻】

★彩蛋(一):杨氏源流

“杨”由“木”和“昜”组成。“木”特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住在汤谷的原始氏族,通过观察太阳在扶桑树东西两侧的升落高度变化来计算时间,称为扶桑纪历。由此,这个氏族就被称为“杨”。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海外东经》

杨姓的来源比较复杂,而且争议颇多。搁置争议,杨姓来源的传统说法主要是“姬姓三封杨侯”。

姬姓周武王死后,儿子姬诵即位,即周成王。周成王封同父同母的弟弟叔虞为唐侯,封地在古唐国(今山西闻喜东北)。

后来,周康王封叔虞的二儿子杼为杨侯,封地在杨国(今山西洪洞东南)。杨国这个地方,原来是以杨树为图腾的少数民族姜戎中的一支居住地。杼的第6世孙康,跟着周宣王北征,结果阵亡。康没有后代,周宣王把自己第5个儿子涧(尚父)过继到康的名下,以继承康的事业。

但周宣王把儿子过继后,居然把封侯的事情给忘了。直到周幽王即位后,才把尚父封为杨侯。关于尚父封侯的另一种版本的说法是,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在周宣王活着时没被封爵,直到周幽王上台后才被封为杨侯。

不管是哪种版本,大家都还是承认尚父被封杨侯这个事实,而且这个杨国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东周周桓王期间,杨国被晋武公灭掉。此后,杨国遗民就以国为姓,生活在山西洪洞、陕西咸阳和河南洛阳一带,有的后来长途迁徙到广东甚至海外。

(被尊为杨姓得姓始祖的杨伯侨画像)

 

晋武公灭掉杨国后,把杨国那块土地赐给儿子伯侨,伯侨被封为杨侯。西汉四川成都人杨雄(也叫扬雄,古代扬、杨可通用)在祭悼屈原的《反离骚》赋中说:“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杨侯。”

伯侨生文,文生突,为晋国大夫,食邑于羊舌,是为羊舌氏。突生职,职生赤、肸、鲋、虎、季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功被分封在杨邑(今山西洪洞东南)。肸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东汉杨震家族、隋朝皇帝杨坚家族、唐朝杨贵妃家族、宋朝杨家将家族等,都出自弘农华阴杨氏。这支杨姓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杨姓中的最大支派。

(民国时期的杨氏族谱)

 

除“三封杨侯”外,姬姓杨姓还有一支河东杨氏,晋文公(伯侨侄子)重孙谈(晋悼公)的弟弟杨干被封在杨邑,后世子孙以邑为姓,这支杨姓被称为河东杨氏。河东杨氏有后人大约2000万,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山东、浙江、东北三省。

另有一支杨姓,周景王的后裔被封在古杨邑(今河南宜阳西),其后就以杨为姓,但这支杨姓几乎没有什么记载。

“三封杨侯”的杨姓,除伯侨的后裔显赫于后世外,其他两支后裔功微势弱,又无其他可颂扬的事情,史料中记载很少。

 

杨姓发源于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秦汉时期,杨姓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晋、唐、宋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

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潮汕大多杨姓居民始祖杨绘,晚年弃官南下,来海阳县官溪都(今榕城区仙桥、梅云一带)定居,创槎桥村。杨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迁潮汕各地。

元末明初,大批江西、浙江的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随后,杨姓也开始了大规模向海外迁移,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云南杨姓家族的黛瓦白墙上写着“清白传家”的家训)

 

当代,杨姓总人口已超过4000万,为全国6大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河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0%。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冀鲁鄂两块杨姓聚集区。

 

★彩蛋(二): 弘农杨氏

杨氏知名的郡望有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堂号有弘农堂、四知堂、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白堂、务本堂、绍兴堂、瑞本堂、绍先堂、河东堂、栖霞堂、秦和堂、鸿仪堂、安阳堂、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洪洞堂等。其中最负盛名还是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即华阴杨氏,有“天下杨氏出华阴(弘农)”之称。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陕西渭河下游关中平原南岸以及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晋以后,弘农郡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令人瞩目的地区,因为这里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华阴杨氏的策源地,而弘农杨氏在天下杨姓族人的心目中,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华阴杨氏。

(华山脚下,陕西华阴“天下杨氏第一村”东宫村)

 

现在华阴还有许多与杨氏一族相关的遗迹。

1、羊公石室

羊公石室在华山主峰西北的白羊峰上,与壶公石室毗邻,是春秋战国时天下杨姓先祖晋公子羊舌氏隐居避难的地方。

史载:"白羊峰在岳西北五里,层岩晃朗,洞室空漾。昔有隐此峰者,莫知姓名,当乘白羊往来,因以名峰。每至三元八节,即有神灯或三或五现于崖端。"《列仙传》记述得更为神奇。说战国时有修羊公者隐于石室,每日以黄精为食,以藤萝为榻,眼看吊榻的藤索就要断裂。他依然睡卧不动。到西汉年间,景帝曾慕名以礼请修羊公入朝廷讲道,但修羊公就是不答话,使景帝求仙的愿望数年得不到实现。景帝下诏问他何时开口讲道,修羊公不语,忽然变化成一只石羊,羊腿上有"修羊公谢天子"六字。景帝命侍从把石羊置于通灵台,羊却不知去向。因此汉朝刘向有诗赞曰:

卓兮修羊,韬奇含灵。

枕石太华,餐茹黄精。

汉礼虽隆,道非所经。

应变多质,忽而变形。


2、杨修墓

杨修墓在今华阴市河湾村南的战国魏长城遗址侧。

华阴杨氏较大的茔地有三处,即五方杨氏先茔、吊桥杨震墓地、凤凰岭观王墓地等。杨修死时,杨氏先茔和杨震墓地已经存在,可杨修为什么要葬在魏长城侧呢?

(魏长城遗址)

 

据猜测,一是杨修是被曹操罗织罪名而杀害的,在当时来讲,叛逆罪臣是不能进入家族墓地的。二是杨修作为曹魏的臣子,尽管魏长城早了曹魏时代500年,但长眠在魏长城之下,对杨修来说也许是最大的安慰了。然而无论是那种原因,杨修的墓地也堪称风水宝地,南望华山主峰,北瞰黄渭东去,有古长城遮风避雨,听长涧河水波如琴,杨修虽然不能陪伴先祖,不能关照儿孙,却也是不会寂寞的了。

 

3、杨氏先茔及杨喜墓

杨氏先茔在华阴市五方乡境内,是葬埋杨氏先祖的地方。据《陕西通志》载:“杨氏先茔在华阴县西十二里仙谷村东。东西二里,南距仙谷五里,北距官道一里,道旁旧有碑云:汉将军鹦、奋、趟、鹳、魅、俱葬于是。西隅为赤泉侯喜墓,丞相陈平为撰碑。后魏太保椿并津、逸、颖子范及后周敷亦葬于是茔。”《弘农杨氏族谱》亦载:“杨氏先茔在县五方村北。前有双乳台,蜿蜓十八冢。”又载:“后魏司徒杨椿、与大都督津、刺史逸并葬五方村始祖茔。”从以上所记,可知葬于先茔的有汉太史公杨硕的七个儿子,即赤泉侯杨喜;汉渡辽将军杨鹦;汉虎威将军杨奋;汉虎牙将军杨趟;汉虎贲将军杨熊;汉破虏将军杨鹤;汉虎骑督尉杨魅。

据记载,先茔中还有魏司徒杨椿、中军大都督杨津、岐州刺史杨侃、北齐时光州刺史杨逸、杨懿孙杨范、北周时汾州刺史杨敷。先茔内移葬的还有魏车骑大将军、七兵尚书杨钧;北齐华州刺史杨俭;隋刑部尚书杨异。另外,据隋书载:“大业九年,杨玄感因逼东都,京兆内史卫元率军援之,至华阴掘杨素冢,焚其骸骨,夷其茔域。”《杨氏族谱》记杨素墓移“葬县治西十三里五方村北始祖茔内。”杨素的墓碑现存潼关县文化馆。

今大部分墓冢皆夷为平地,唯留汉赤泉侯杨喜墓。墓前碑石为l994年新立。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的杨喜: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最其後,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4、放雀台

(华山风光)

放雀台在华山峪东牛心峪,是牛心峪东侧一座牛心形状的峰头,因杨震父杨宝救助黄雀、终得善报的神话传说得名。

杨宝生性善良,传说他九岁进牛心峪砍柴,见一黄雀被老鹰啄伤,便心生怜悯,将黄雀带回家精心饲养。黄雀伤好后,杨宝又把它带到牛心峰头放飞。晚上杨宝灯下读书,一黄衣童儿叩口门拜访,说自己是西王母的使者,在出使东海时被老鹰啄伤,幸得杨宝救助。于是赠白玉环四枚,以预示杨宝子孙四代位登三公,为政清廉如玉。后来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子杨震、震子秉、秉子赐、赐子彪都官拜太尉,勤政爱民,并以清白传家的美名而流芳百世。

后人为附会黄雀衔环一说,便于牛心峪峰头筑台立石,以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和杨氏家族清廉勤政的精神。今台上常有游人涉足。每至春暖花开,台上鸟雀云集,啁啾啼鸣,不失为华山一景。

 

 

★彩蛋(三): “四知先生”杨震

2016年4月,四知文化节暨全球杨氏祭祖大典在陕西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新西兰及国内千名杨氏子孙再次从四面八方来到东汉著名的“四知先生”杨震公墓前,礼祭先祖、献酌奉馔,主祭献爵,表达全体杨氏裔孙对祖先的孝思之情,缅怀祖先清正廉明。

 

杨震是东汉名臣,弘农华阴人。少时随父研习《欧阳尚书》,师从太常桓郁。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120年,升为司徒。123年,代刘恺为太尉。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杨震还是汉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华山脚下设立祠堂教学,被称为关西夫子,门下弟子超过3000人,盛名仅次于孔子,所以被当地杨姓家族人推为最为崇拜之杨姓,被誉为杨姓的代表人物。

史载杨震父杨宝博学多才,潜心学问,为躲避朝廷征诏常远走他乡,隐居授徒。杨震为了供养家庭、侍奉老母,只好就近于牛心峪设馆讲学。由于震少而好学,博览群经,学子从者如市。当时学馆周围广植槐树,故当地人称讲学处为槐市。

杨震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以清白正直为要。他的治学精神、高尚情操被后世誉为槐市遗风,故杨家后裔门前多植槐树,以示继承先祖清白传家的遗风。相传当时学子们见老师既要讲学,又要种田,非常辛苦,就偷偷到田里帮他下种,而脾性耿介的杨震为了使学子专心读书,就到田里拔掉禾苗以断绝学子们帮他种田的念头。因此他教出的学生,首先是继承了他作人的秉性,大多数都德才兼备,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杨震讲学的四知书院遗址在华阴市碾峪乡双泉村。书堂铭“两泉交流,双桥结彩,晚霞永朝,文辉万载”是其学馆所处环境及教学宗旨的真实写照。

 “四知”由来:

公元 108 年,杨震调任东莱太守的时候,路过昌邑,身为命官的杨震,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得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虽然东汉时的一斤只相当于今天的250克左右,但金十斤也相当于今天的五斤金,等于好几根金条了。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想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四知”乃成为千古美谈,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杨震暮夜却金年画)

 

杨姓人引以为骄傲的华阴杨震墓修缮完好,成为每年杨姓祭祖的最佳场所。


★彩蛋(四): 后世杨氏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杨姓历代名人805名,占总名人数1.7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位。

1、杨坚

隋朝开国皇帝,自称杨震十四世孙。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

杨坚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大一统,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启开皇之治,开科举制度先河,创三省六部制。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儿子杨广继位为隋炀帝,征战四方开疆拓土,开凿运河疏通南北交通。

 

2、杨炯

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的杨炯善写散文,尤擅诗。现存诗30余首,以五言见长,多边塞征战诗篇,气势轩昂,风格豪放,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对仗工整,音韵合律,既有律诗的严谨之风,又有乐府诗的明快特色。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余篇。杨炯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3、杨玉环

杨玉环,别称杨太真、杨玉、杨贵妃、玉奴。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有史料称其十九代祖为杨震。

《长恨歌》(节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4、杨业与杨家将

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猎获总比他人多。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年仅弱冠的杨业即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后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为"无敌"。宋太宗素闻杨业之名,于北汉灭亡后,遣使召见杨业,授右领军卫大将军。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杨业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于陈家谷力战被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欧阳修称其“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天波府)

 

【大紧语录】

1、那个时候的大氏族通常都是这些地方,关陇、陕西到河南一带,弘农杨氏当然在族谱里把自己有的上溯到尧舜禹,有的上溯到春秋时期,那个羊(姓)。但是真正比较可考的弘农杨氏的祖先,最开始发迹是杨敞。

2、大家就算对前边这几位杨氏不太熟悉,但是杨彪的儿子著名了——杨修,就是《三国》里著名的大才子,著名的嘴特欠,大才子通常都嘴特欠。所以杨修耍小聪明的故事特别多,给大家讲讲,也提醒有才的人要稍微收敛一点,不能耍小聪明,不然的话很危险。

3、弘农杨氏后来出了帝王,为什么弘农杨氏能成为大姓,你得其中有人做帝王。李家有人做了唐朝帝王,唐朝之前是哪朝?隋朝。隋朝的帝王就是姓杨,杨坚。当然他自己说他是弘农杨氏,大师陈寅恪考证说其实他不是,他是山东寒族,最逗的是他们家其实那时候已经不姓杨了,那时候已经叫普六茹,普六茹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鲜卑姓。

4、后来杨氏一族越来越大,成名成家的都说自己是弘农杨氏,所以考证起来也极难。但《杨氏族谱》里确实记载了很多后世,比如说明朝的三杨,清朝居然还有一个杨秀清,近代据说有杨虎城,大科学家杨振宁,包括杨绛,甚至说杨利伟,杨幂都是弘农杨氏的后代。我觉得中国的姓氏很有意思,前有开国皇帝,后有文有武,再后世凡姓杨的成了功成了名,大家都说是弘农杨氏。所以各位姓杨的朋友把自己的族谱拿出来看看,会看到英才辈出。

评论117条评论
151xxxx7680

151xxxx7680:看出曹操意思的人多了,只不过都没说,就杨修得瑟。。。

2020-02-29
跳舞的山羊

跳舞的山羊:杨修结束那一段儿的bgm,与中华小当家里的好像

2020-01-24
186xxxx7981

186xxxx7981:gkdh

2020-01-24
托尼斯特

托尼斯特:高老师,咱爷俩五百年前就是一家。

2019-11-16
a°☆俊清(出口退税财务)

a°☆俊清(出口退税财务):这不就是知音吗 哈哈

2019-10-11
jasonxe

jasonxe:总检验师

2019-09-20
Unbreakable Smile(湟)

Unbreakable Smile(湟):后来还出了杨超越😏

2019-09-06
刀哥jvguo

刀哥jvguo:曹操不在建安七子之内

2019-06-16
人莫予毒

人莫予毒:司马迁,被阉过到成好事了。

2019-05-24
金兰宣宣

金兰宣宣:我已经听着高晓松睡了三年,哈哈哈

2019-04-29
皇甫

皇甫:这个中间配乐,是哪个曲子啊

2019-01-23
杨波

杨波:一人一盒酥

2019-01-07
包子你肿么了

包子你肿么了:特,特级厨师?

2019-01-02
酸汁的小迷弟

酸汁的小迷弟:好,有意思

2018-06-23
我是啊念啊

我是啊念啊:我姓念,怎么办

2018-04-29
They call me mama

They call me mama:别再讲北京的吃的了 听的我都想家了…… 小时候放周末回家我爸就四处带我吃好吃的 最喜欢吃延吉冷面里的苹果片😢 老莫的面包蘸着罗宋汤 鸭王的火燎鸭心 砂锅居的芥末白菜 牛街的羊杂汤 清早胡同口的豆腐脑 海碗居的炸酱面…… 最思念的是不知道奶奶从哪买的切糕 …… 万事皆变,舌尖味道独存心中。怀念的不只是乡愁的味道,怀念的是那种幸福的感觉。

2018-04-17
yang_qt

yang_qt:延吉是不错,小时候最爱吃。不过我发现我爸现在拌的延吉辣酱和比他家的还好吃

2018-03-12
未知

未知:膜拜矮大紧老师,买了他的节目。受益匪浅

2018-02-22
贲玺冰

贲玺冰:噗 前奏是燕池的将进酒

2018-02-22
安口

安口:听着高老师讲杨氏真幸福🙃

2017-12-28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