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闲情偶寄27】两次负伤

所属专辑: 矮大紧指北
主播: 高晓松
最近更新: 2023-11-22时长: 13:37
矮大紧指北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6月12日,我们的开播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赶快来试试吧 ↓↓↓


【彩蛋时刻】

彩蛋(一):北京人冬天的记忆

1.冬储大白菜


在许多老北京人的记忆中,进入冬天有一个十分特别的讯号,那就是卖冬储大白菜的大卡车来了。每年11月一到,北京都要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冬储大白菜运动。夜里,路上能看到一辆辆运菜的卡车,到了清晨,街上装满大白菜的卡车就排成了长龙。


(老北京人排队买大白菜的景象)


那时候买白菜可不是像现在一买只是一两斤,而是三五百斤,照北京人的话儿说,这可是过去北京冬天的“当家菜”,得为一整个冬天做储备,有了大白菜心里才算踏实。


冬储大白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新买的大白菜一般要先放在朝阳的地方晾几天,然后再整齐地码放在房檐下,苫好草帘子、塑料布,储存好。大院的孩子们小时候最愿意做的事就是帮大人搬白菜,哪怕只能搬动几颗,也觉得是为家里出了份力。


(小孩子帮忙搬白菜)


没有任何一种蔬菜能够像大白菜一样在北京人的生活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经济困难时期,大白菜是一家人的救命菜,虽然单一,却很温暖。


有数据显示,25年前,北京冬天的菜市场上,95%的销售额来自大白菜,直到10年前,仍有70%的销售额来自大白菜。老北京人曾有一句略带夸张的比喻: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要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老北京人依然对白菜情有独钟)


如今人们的生活提高,冬储大白菜已经不再是一冬开端的重头戏,但对于有些胡同的老街坊们来说,冬储大白菜仍然是他们最温暖的记忆,还有那“戒不掉”的情怀。


2.下雪的平房和胡同


老北京是和胡同紧密相连的,那是北京的标志;胡同是和平房紧密相连的,那是北京的生活。老北京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都起源于这些胡同,起源于与蜂窝煤、烟囱、换房等一串词相关的平房中。


(北京雪后的胡同)


老北京下雪后的胡同很美,窗玻璃上绽放着奇异的冰花,麻雀飞起又落下,大人们忙着收拾,小孩儿则好像迎来春天,不堆几个雪人,不打几场雪仗是无法表达对雪的欣喜的。


火炉子是过冬的必备,在过去,哪家住平房都得烧煤球炉子或蜂窝煤。因为煤球比蜂窝煤便宜,老北京人就多烧煤球,有的是买,有的则是自己捏。做出来的煤虽然没有买的那么个顶个的圆,但它好烧、省钱。


(老北京人自己做煤球)


那时做煤球,先将碎煤渣儿或煤面儿和上土后,堆成堆儿,中间弄个坑,倒上水,就像山中平湖一样。然后再用手和,等和瓷实了再下手攥成煤球,或把煤泥滩在地上,用瓦刀划成田字形,干透了就能用。



后来改用蜂窝煤,送煤的师傅蹬着平板车,走街串巷给各家各户送煤。蜂窝煤码的整整齐齐的放在车上,各家人见送煤师傅来了,就忙招呼着500块、1000块地买。有的大妈还给倒水送烟,为的是得些干煤。


有时候邻里之间也会因为有煤球炉子放的不是地儿,晒洗的衣被碍了事儿而吵架、拌嘴的时候,但“好亲不如近邻”,对门对户的住着,就像一家人一样,过不了几日,哪家有点新鲜的吃食,也还想着给对门送点尝尝,这就是老北京人的那点儿情谊。


火炉不仅用来取暖,而且还用来烧水、做饭,有的时候再烤上几个红薯,邻里朋友一招呼,围炉一坐,那敢情就不仅仅只有红薯的香味了。如今搬进了楼房,有了既干净又暖和的暖气,但也少了那些围坐在火炉边上聊天的街坊们。


3.小时候的味道

以前的北京入冬以后,总会在胡同口、街口看到卖烤白薯的老大爷,一只铁皮桶、一炉炭火、一个烫手的烤白薯,甜香和热气就温暖了整个寒冬。



常吃烤白薯的人都知道,烤得好的白薯连皮都能吃,其实也数皮儿最香,离脆还差点,稍微有些焦了,剥下来放嘴里一嚼,那个香哎!对半掰开白薯,一股热气扑到脸上,暖黄色的芯还有些茎,刺刺拉拉地断开,一口咬下去,全是满足。



冬天的糖炒栗子北京人也是绝不会错过的。北京旧时的糖炒栗子没有机器烘炒,一只煤炉、一口铁锅、一个大锅铲,半锅铁砂。贩卖板栗的师傅即炒即卖,热腾腾的香甜味儿扑鼻而来。等到热乎的栗子一出锅儿,牛皮纸一包,先揣手里捂一捂,再丢一颗放嘴里,咔嚓一声 ,又甜又糯。



冰糖葫芦就更不用说,卖冰糖葫芦的抱着杆子,上头插着红艳艳的糖葫芦,往巷子里这么一走,只要一听到叫卖,准有几个孩子走不动道儿。


如果恰逢过年,大人们一般也都给买,但若是平常,能吃上一根,准会拿着到小伙伴面前炫耀,一颗一颗慢慢舔,从上到下,能吃上一个钟头。


虽然现在冰糖葫芦还有卖的,但是很难再听到“冰糖葫芦”那熟悉的叫卖声了,那可能是存在那一代记忆里关于童年最悦耳的声音。


彩蛋(二):那些年我们一起沉迷过的玩具

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梦,每个男孩也都玩过的威力无穷的自制弹弓。



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弹弓都是自己做,砍一截树杈,把树皮刮干净,主干留三分之二长,树杈留三分之一,上下多余部分砍去,然后在树杈两头绑上橡筋,用废纸搓成结实的纸团或者捡一块泥土当子弹,这样一把弹弓就做好了。


那个时候谁也不羡慕谁,一把弹弓就可以玩儿一天。追同伴、打麻雀、吓唬小女生,有时候将自己幻想成除暴安良的侠盗,有时候展开男孩的天性恶作剧一把,谁家窗户破了,哪个还是哭了,隔几天总会有几个去家里告状的。可也就是弹弓,满足了男孩们最初的幻想,教会了什么叫正义和担当。



弹珠是70后80后的典型回忆。“先在地上画一条线,在远处的地上掏出一个洞,然后小伙伴们将弹珠从画线处弹出。弹珠进洞以后,就可以去撞击其他人的弹珠,一旦撞到,就意味着获胜,被撞到的弹珠即归自己所有……


如果侥幸能在游戏中赢得许多的弹珠,就会获得小伙伴的崇拜,因为那不仅代表着你拥有超高的打弹珠技巧,更代表着你拥有大量五颜六色或珍稀的弹珠”。


这个画面是几十年前在课间、在家门口经常会看到的场景。打玻璃弹珠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夏日午后各个没有睡意的小伙伴的消遣。


他们顶着烈日的暴晒,专心的劳作,致力于自己的功德圆满,有时沉浸在自己的胜出,有时在父亲的责骂中委屈,但不管怎样,那些晶莹剔透、五彩斑斓的弹珠正像他们的成长,最终在时间里积淀。

 



孩子们玩画儿片的乐趣似乎永远不会变淡,还玩出了不少门槛。挑一张“秦琼”或是“罗成”做“大王”,贴在煤炉外壳上,用蜡烛头在画片上涂,直把“大王”擦得浸透了油,变透明了,变硬了,才算完,随即便一溜烟地跑去与伙伴们玩开了。


飘画儿片时,全身用力,借着袖管掀起的风,“大王”便将摊在地上的画儿片来了个“通翻”,要么就是“插进”,输家只好把自己的画儿片给赢家。


大凡总是先挑差的给,赢家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剪一点边缺一点角的全不要。差的输光了,只好无可奈何地将心爱的“脸谱”之类的佳品掏出来,眼睁睁地看着赢家喜滋滋地接过去插到里袋里去了。


随着时间的迁移,电子产品的出现,如今见过这个东西的孩子应该很少了,那时的小孩管这个叫洋画,《葫芦娃》《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等动画片不够看,就拿着画片儿当宝贝。



农村孩子对陀螺肯定有印象,圆锥状,从一截圆圆木头上砍下一段,把底部削尖尖,再订上一颗钢珠。陀鞭用木棒连着一条麻绳,有时候为了加强韧性,也会用桑树皮代替。玩时用力抽绳,陀螺转的特别快,技术好的小伙伴能让陀螺旋转好长时间。



滚铁环是顽童们炫技的宝物,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非常风光。


铁环用一根粗钢筋,弯成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然后用一个半圆的钩作“车把”,讲究者还会在铁环上套上数个小环,铁环滚起来时,小环会在铁环上滚动,发出悦耳的声音。如果弄不到真正的铁环,有时也会用滚木桶上的铁圈或竹圈代替。


技术高超的顽童能把铁环从家一路滚到学校,绕过各种障碍,甚至可以过沟上坡。玩累了,用弯钩钩住铁环,往肩上一扛,那姿势极为潇洒,别的孩子只有一旁艳羡的份。


彩蛋(三):美国青春电影

1、纯情成长,《怦然心动》


《怦然心动》是一部经典的纯情之作,该片根据文德琳·范·德拉安南同名原著小说改编,描述了青春期中男孩女孩之间的有趣战争。


小女主朱莉虔诚地相信三件事:树是圣洁的(特别是她最爱的梧桐树)、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生出来的鸡蛋是最卫生的、以及总有一天她会和布莱斯接吻。二年级时在看到布莱斯的蓝眼睛那一瞬间,朱莉的心就被他击中了。


不幸的是,布莱斯对她从来没有感觉。而且,他认为朱莉有点怪,怎么会有人把养鸡和坐在树下看成乐趣呢。


没想到,到了八年级,布莱斯开始觉得朱莉不同寻常的兴趣和对于家庭的自豪感使她显得很有魅力。而朱莉则开始觉得布莱斯漂亮的蓝眼睛也许和他本人一样其实很空洞,毕竟,怎么会有人不把别人对树和鸡的感情当回事呢?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有些人平庸浅薄,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可不经意间,你会遇到一个如彩虹般绚烂的人,从此,其他人不过是匆匆浮云。”在美式复古的乡村,生活没有太多的纷扰,有的是暗恋的苦涩与小小的悸动。



2、迷人真实的青春期:《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不擅长社交高中生格雷格,与他唯一的朋友厄尔在格雷格妈妈的热心地“强迫”下与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瑞切尔交朋友,本怀着叛逆心情的格雷格却意外发现女孩与自己十分相投。然而,女孩的病愈加严重,这也影响到了格雷格的生活。作为电影发烧友的格雷格和厄尔绝对为瑞切尔拍一部电影。


这部影片之所以不入俗套,是因为它讲述了纯粹的友情故事,尽管观众在观看时可能会脑补男女主角在一起,甚至一度相信女孩的病会痊愈……女孩瑞切尔犹如一阵风吹过,少年的青春仍旧继续成长。




拿到剧本前一年,影片导演阿方索·戈麦兹-瑞洪经历了丧父之痛,他把所有精力都用来执导《欢乐合唱团》和《美国恐怖故事》,以工作麻痹自己。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用这部影片来正面失去所爱之人的苦痛。


(导演阿方索·戈麦兹-瑞洪)


3、青春期的性启蒙:《美国派》



美国派原是指一种类似馅饼的食品,电影之所以起名为美国派,是因为电影中男主角想尝试性爱的感觉,同学告诉他女人就像派。


四个美国大男孩吉姆、凯文、芬奇和奥兹即将高中毕业,但四人都还是处男,四人因此遭人嘲笑,他们亦耿耿于怀,发誓在毕业前要告别处男。



虽然影片是男性的观点,却没有对女性的歧视。整个影片充满希望,节奏明快,即使涉及一些性爱内容,也总是通过各种搞笑、噱头尽量化解观众的尴尬,通过青少年性启蒙的夸张表现,道出了人人都该知道却不知道的常识。



影片巧妙在于抓住了青少年对于性知识好奇却不敢张口、虚心却不能求教的尴尬心理,它最经典的情节是父亲希望教儿子房中术,但不知如何启齿,儿子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当然这种知识由同龄人传授较为不尴尬,偏偏同龄的青少年都是半斤八两,没有多少实际经验却自吹得像是高人似的。《美国派》系列的魅力所在,它来源于生活本身。



※电影《南征北战》

1、我军胜利凯旋:




2、国民党军队败逃:




【大紧语录】

1、我记得在大家明显都还是处男的时代,很多人开始吹自己有经验,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他们肯定没有,因为有和没有,吹出来是不一样的,我当然也没有了,我很晚很晚才有,但是我中间也开始陆陆续续实在是扛不住,大家都说自己经验的时候,轮到我,我只好也编造一点。


2、我小时候也见过那些老革命到家里来,聊着聊着言毕就掀衣服来数枪眼,我小的时候因为听不懂人家说什么,就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展展伤疤,结果长大了自己也得展。


3、我小时候第一回受伤是完全彻底的,就是我觉得我可能是中了彩了才会受这种伤,基本上叫雷劈了一下差不多,就是让白菜帮子给开了瓢。


4、北京冬天的阳光是最美的,夏天的阳光很让人讨厌,因为热,把柏油马路晒蔫了,晒软乎了,踩下去都有脚印的那种阳光受不了。尤其是树叶子很大,反射出来的阳光非常脏,就不好看。我喜欢北京的冬天,没有树叶子的树杈,阳光从那儿下来的时候,包括月光从那儿下来的时候就特别美。

评论170条评论
Gravity

Gravity: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23-12-28
追寻梦境的人

追寻梦境的人:笑疯了哈哈哈哈😄

2021-12-20
天天上神树

天天上神树:大水泥管子里住的不都盲流吗!

2021-08-07
羊ii

羊ii:白菜—百财—百才呀!所以你现在既有才又有财!

2020-12-03
某脚214

某脚214:啊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太搞笑了

2020-05-30
薄荷唐

薄荷唐:哈哈,晓松的经历太精彩了! 我喜欢。

2020-04-01
天下如祺

天下如祺:沙发🛋️

2020-03-27
李尔基1022

李尔基1022:为什么别人都三三两两,你就一个人,你反省反省🤣🤣🤣

2020-03-24
麦子Jasmine

麦子Jasmine:J 开瓢 ,福祸相依

2020-03-11
137xxxx9999

137xxxx9999:我掐指一算,你应该在客厅供一颗白菜😄

2020-03-04
邻家鹿鹿

邻家鹿鹿:太逗了

2020-02-11
锷叔

锷叔:这个结尾需要当心有人为了当学霸去被开瓢。

2020-01-12
星空,,,

星空,,,:晓松你好

2020-01-09
xheuwihd

xheuwihd:负伤都说得这么好玩哈哈哈

2019-12-26
不系之舟

不系之舟:最喜欢这集

2019-11-10
186xxxx4881

186xxxx4881:哈哈哈哈哈哈,在公司笑死了

2019-08-21
涛哥

涛哥:哈哈,我跟高老师差不多,我小时候也是单眼皮,调皮爬墙掉下来正好眼睛栽到一块板砖上,后来也成双眼皮了,哈哈

2019-04-18
升

:我是免费听的,免费的时候全部下载下来的

2019-02-02
188xxxx4859

188xxxx4859:从晓说到晓松奇谈到晓年鉴再到矮大紧 以后如果听不到了还真不知道该听什么啊

2019-01-19
137xxxx9795

137xxxx9795:喜欢听故事

2019-01-12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