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论 | 唐代以前的古诗什么样?

最近更新: 2020-11-30时长: 21:45
伴随一生的古诗词 第一季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唐代以前的古诗,是什么样子?

古诗,浓缩了古代中国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情趣美,记录了古人的七情六欲、悲欢离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而唐朝,则是我们中国古代诗歌最繁盛的朝代。清代有一个叫孙洙的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唐诗的魅力。或者说,我们熟悉了唐诗,就熟悉了古诗创作的“套路”。

如果小朋友们足够细心,一定会发现,我们课本里的唐诗,总是整整齐齐的。有的诗,每句五个字或者七个字,有四句,像个豆腐块。有的诗,每句也是五个字或者七个字,有八句,像个小砖头。当然,也有不整齐的诗,比如李白的诗。他的诗有时候整齐,有时候不整齐。不整齐的时候,一句有三个字的,也有五个字的,还有七个字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讲诗词的格律。

中国的诗歌,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我们知道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春秋时的《诗经》。我们之所以说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那是因为诗人们经过了几百年的研究和探索,找到了最优美和谐的音韵来写诗,这就是诗歌的格律。唐以后的诗人们写诗,都要遵从唐代诗歌确立的诗词格律。

我们看见的整整齐齐的唐诗,叫做近体诗。它遵循着一套严格的创作标准,也就是诗歌格律,怎么押韵、怎么对仗、怎么使用平仄,都有具体的要求。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是八句,绝句就是把律诗裁掉一半而成的诗,所以有四句。如果一首近体诗,每一句有五个字,那么它就叫“五言”,又是四句,那么就叫五言绝句。每一句有五个字,又是八句,就叫五言律诗。有的小朋友反应过来了,:那么每一句七个字、一共有四句的诗,就应该是七言绝句。每一句有七个字、并有八句的诗,对,就应该是七言律诗。

整整齐齐的唐诗很有可能就是近体诗。那么,唐诗中那些不太整齐的诗,是什么诗呢?有的小朋友知道,说对了:它们叫古体诗,“古代”的“古”。

近体诗之外的诗,叫做古体诗。古体诗也押韵,但是不遵从唐代诗人们为诗歌规定的那些严格的押韵、对仗和平仄的规则。看起来有点自由、不受拘束啊。唐代诗人们认为这种诗歌,是和唐代以前的那些诗歌一样的,所以就给这些诗命名为“古体诗”。

 

那么唐代以前的诗歌,是什么样子呢?

中国诗歌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诗经》,一个是《楚辞》。《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主要收录了长江以北地区的各地民歌、贵族们创作的诗歌还有在祭祀祖先时候演唱的诗歌。诗和歌,是分不开的。优美的歌词流传下来变成诗,好的诗谱上曲子就变成了歌。这就是声韵的魅力。

比如小朋友们都知道的《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这次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日本援助中国的物资箱上有一句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深深打动了中国人民的心。这句诗出自《诗经·无衣》,它是一首秦国的民歌,歌颂了一起出征的战士们之间出生入死、共同进退的豪迈之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cháng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我们判断诗歌的依据是什么呢?判定诗歌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押韵,二是稳定的节奏感。刚才我读《诗经·无衣》的时候,小朋友们感觉到了,好像是一支军队在行进,一二一,左右左,“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里的诗歌,大多是四个字一句。不但句尾押韵,有时句中第二字和句尾都押韵。比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鸠和洲押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和逑押韵。而大多数的句子里,前面两个字是一个词组,后两个字是一个词组。读起来就形成了每两个字停顿一下的韵律。四言一句,二二节奏,每句押韵,就是《诗经》的诗歌特点了,记住了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小朋友可以试一试,有的时候你读得特别顺、记得特别熟的时候,你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来了,你就可以为它谱一个曲子,然后让爸爸妈妈用手机把你唱的这个诗歌录下来,那个就是你的作品了。

中国诗歌的另一个源头是《楚辞》。《楚辞》产生的时间稍晚于《诗经》,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一说屈原小朋友们都反应过来了,对,屈原,还有宋玉,这些著名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创作的文人诗歌。战国时期的楚国,主要在今天长江以南的范围。所以,《楚辞》具有十分鲜明的长江以南的地域特色。它是用当时楚国的方言,配楚国的音乐,来记录楚国的风土人情、万物百态。楚辞也是押韵的,每一句有七个字,但是最后一个字通常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它的节奏,往往是三个字或者两个字一组,呈现出三三、三二的节奏。这种诗歌的节奏,是楚国特有的。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屈原,他的代表作《离骚》中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还有屈原的另外一首《九歌》里:“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它的“兮”在中间,前面三个字是一个词组,“兮”后面两个字是一个词组,就是三二节奏的。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从汉乐府到建安文学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刚才我们讲过了,中国的诗歌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诗经体,一种是楚辞体。那么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呢?

汉代的开国君主刘邦,是生活在楚地的人。所以在汉代初期的时候,诗歌还是以楚辞体为主。比如刘邦自己唱的《大风歌》也是带有楚辞风格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勇士兮守四方。”不过,汉代在宗庙里歌唱的诗篇,仍然遵循着《诗经》的传统,主要还是以四言一句为主,夹杂以三言一句和五言一句。也就是说,在汉初的时候,《诗经》体的诗歌,作为雅乐雅言,用在宗庙朝堂之上。而楚辞体的诗歌,作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体裁,用在文人创作和民歌创作之中。

但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诗歌,还得是汉乐府诗。乐府,音乐的乐,府第的府,是汉代的一个官方机构,它专门负责四处采集民歌还有文人诗。这些诗积攒起来,多了,就有了一个名称,叫做乐府诗。汉代的乐府诗里,最有生命力的就是民歌了。汉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朝代,既吸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歌谣,又收录了自己演变发展的中原民歌和南方民歌。比如汉乐府中有一类“鼓吹曲辞”,它们的音乐来自北方少数民族,汉地的人们喜欢那婉转的调子,就把歌词翻译成汉语,或者直接用汉语填词。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鼓吹曲辞,往往是不整齐的,有三个字一句的,有五个字一句的,有六个字一句的,还有七个字一句的。但是念起来却仍旧是朗朗上口。比如著名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而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民歌,就慢慢的出现了向五言诗发展的脉络。五言诗发展的环境,主要在民间。经过一两百年的时间,到了东汉时期,五言诗就慢慢成熟了。那些著名的东汉乐府民歌,几乎都是五言诗。比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行》。汉乐府中的五言诗,主要都是描述人民生活的诗歌,记录了社会的丑恶与不公、记录了战争的痛苦和伤害,还有生活的琐碎与温情,也记录了古人的悲欢与离合,是汉乐府诗中的瑰宝。

汉代以后,紧接着就是三国时代了。小朋友们开始兴奋了:“《三国演义》我知道呀!”那么你们对《三国演义》里边哪一个人物印象特别深呢?有的人说关羽,有的人说张飞,有的人说曹操,其实在文学史上,三国时代的曹操,还有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这三曹父子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东汉末年,以《诗经》为源流的四言诗逐渐衰落了,曹操父子三人用文艺实验的精神创作了许多四言长诗,内容从咏史到纪事再到抒情,为四言诗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时代毕竟是变迁了,四言诗的衰落早已不可逆转的了,所以三国之后的两晋时代,四言诗就走下了诗歌的历史舞台。

曹氏父子三人的五言诗写得非常之好。曹操的《蒿里行》还有曹植的《白马篇》,是千古流传的五言佳作。在他们的倡导之下,东汉末年至三国魏的初年,五言诗迎来了一个创作的繁盛期。一向不以文章出名的曹丕,他其实诗写得也非常好,他有一首代表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七言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做《燕歌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氏父子在东汉末期的建安年间所引导的古诗创作,引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人诗歌创作的小高潮,历史上称之为“建安文学”。从此以后,五言诗和七言诗就逐渐成为了后世诗歌的主要样式。

 

习题:

1、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叫什么名字?

2、“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说的是哪一种诗歌样式?

3、下面哪一首诗不是五言诗?

A《孔雀东南飞》B《十五从军行》C《陌上桑》D《上邪》

4、你知道是谁写了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吗?

A曹操 B曹植 C曹丕 D孔融

5、杜甫的《春望》属于哪种诗体?

A 五言乐府 B五言绝句 C五言律诗 D五言排律

 


答案:

1、《诗经》

2、楚辞

3、D《上邪》

4、C曹丕

5、C五言律诗



本期主播:苏小抖

本期编辑:曹菁菁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