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最近更新: 2020-11-30时长: 14:27
伴随一生的古诗词 第一季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送别诗。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朋友远行的时候,我们会为他送别,古人也面临这个情景,他们在送别之时,常常会写诗来寄托情感。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送别诗,题目叫《送元二使安西》,它是唐人送别诗中的名篇,又名《渭城曲》。

首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本诗的作者王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工诗善画,又笃信佛教,后人称他为“诗佛”。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非常欣赏王维的作品,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歌确实经常展现出文人画一般的质感。他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在正式讲解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元二是王维的朋友,具体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大概是他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用“元二”来称呼他。以行第称呼友朋,在唐代非常流行,诗文当中有非常多的例子。比如白居易《问刘十九》,“十九”即为行第。《与元九书》,“九”即为元稹的行第。“安西”指的安西都护府,这是唐王朝在西域设立的一个统治机构,治所在龟兹城,即今天新疆的库车县。这首诗便是为送别元二出使安西所作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在秦代称为“咸阳”,是秦代的首都。汉代起更名“渭城”。到了唐代,渭城为京兆府咸阳县辖地,距离长安不远,是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唐人送别西行的友朋,也就大多在此送别。朝雨,指的是早晨的雨。浥,是湿润的意思。

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是供往来行人暂住的旅店,从王维描写早上客舍情形来看,他应当是在旅店住了一晚,以便第二天一大早能及时送别好友。柳谐音“留”,有挽留之意。柳枝柔软细长,代表着依依不舍之意。在古诗文中,杨柳通常是离别的象征,这一传统至少从汉代就开始了。《三辅黄图》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可见汉代人就已经折下柳枝赠予远行的亲朋,表达自己的不舍与惜别之情。这一风俗到了唐代,依然流行。唐人的诗文中有大量的记载,比如诗仙李白,写过“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的诗句。著名诗人孟郊,也写过“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的诗句,都是以折柳来表达惜别之情。在本诗中,王维描写柳色,也是如此运用的。因为渭城的朝雨,使得路面变得湿润,尘土不会飞扬,嫩柳也增添了几分清新。连街边的客舍旅店,也有了青青可爱的感觉。然而正是在这样一种明朗轻松的环境下,迎来的却是送别这样一个无尽惆怅的主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本诗的千古名句,也是诗歌的高潮部分。作者并没有展开饯别的具体过程,而是以两句祝酒词,结束了全诗。为什么王维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呢?阳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有名的关隘。它在闻名遐迩的玉门关之南,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所以玉门关之南的关隘,也就以“阳”命名了。阳关在今天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一带,距离渭城十分遥远。但这对于长期生活在长安附近的诗人来说,还不算最遥远的。元二将要前往的安西,才是真正的遥远。据后世学者的研究,从长安通往安西,有近乎七千里之遥。阳关正是这七千里的征途中的一个转折点。阳关以东,还可能见到不少亲朋好友,偶尔也能实现把酒言欢。但是一旦走出阳关,真正进入西域,再想碰到故人,碰到亲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了。正因如此,作者才勉强元二再喝一杯,毕竟此后见面不易。虽然王维笔下的送别仍不免略有忧伤,但是盛唐毕竟是一个昂扬向上的时代,虽然王维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但实际上唐代与前代不同。唐朝在西域设有四镇,并有驻军,至少在王维生活的时代,是可以有效的对西域进行管辖的。唐人也以出使西域为荣,而且形成了以王昌龄、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盛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与前后的朝代均不同的是,唐代不少诗人已经不满足于对西域的道听途说,不满足于对西域的奇幻想象,而是亲身前往西域,对西域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比如边塞诗人岑参,他曾两度进入西域,一次是在高仙芝幕府任职,另一次是投入封常清幕府任职。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便是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任职时期的杰作。这位即将从西域返回长安的武判官,不就是享受到了西出阳关,有朋友相送的待遇么?“轮台东门送君去”,无疑是在阳关以西千里之遥了。当然,类似岑参送别武判官的故事毕竟是少数,西出阳关,极大的概率是遇不到亲朋故友的。七千里的路途是那样遥远,一路上多有戈壁沙漠,少有行人,可以预见,这一路的景象将是多么荒凉、寂寞。十四个字的劝酒词,满是依依惜别之情。

本诗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写作手法,便是以乐景写哀情。清新明快的雨后,嫩柳参差,房舍青青,这是令人愉悦的场景,然而诗歌的主题确是送别,送别是一种不舍的哀情。乐景与哀情两相碰撞,更加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这种情感是具有普遍性的,因而能引发后世读者的共鸣。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过“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赵翼此语说出了《送元二使安西》能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秘诀。这个秘诀便是诗人触发了读者心中普遍存在的情感,激发了读者的共鸣,说出了每个人的心声。即便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但只要还有这种惜别的情感存在,《送元二使安西》便一直能够打动我们。

好啦,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同学们,下期再见!

 

练习题:

1、从《送元二使安西》这个标题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以下哪则信息是错误的?

A.元二与王维关系亲密。

B.元二姓元,排行第二。

C.元二姓元,名二。

D.元二是因公前往安西。

2、下列四个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白居易的艺术特色。

B.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C.王维与元二在长安分别。

D.玉门关在阳关以南。

 

答案:

1、C

2、B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本期主播:六神磊磊

本期编辑:刘毅超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