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10.镇国寺:一座皇家寺院的美丽与哀愁

主播: 畅听旅行
最近更新: 2020-01-16时长: 08:21
房子不是随便盖的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不止南朝的宋齐梁陈,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兴建或修葺过寺院。比如东汉洛阳的白马寺、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清代北京的法源寺……








统治者一方面希望得到佛教世界神灵的庇护,使江山永固、基业常青;一方面佛教宣扬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可以有效地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使其安分守己。不但那些绵延数百年的长寿王朝如此,而那些数十年就烟消云散的短命王朝亦是。




而在山西平遥,就有这样一座皇家寺院,原名京城寺,据考证它曾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皇室兴建的。直到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改为镇国寺。彼时瓦剌人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平遥一带饱受其害。战乱过后,当地老百姓出资修建残破的寺院,希望神灵护佑镇国安邦,镇国寺由此得名。沿用至今。







镇国寺没有单独的山门,以可穿堂而过的天王殿兼之。天王殿是元代时期的建筑,据今有七百多年。




现在人们看到的大殿顶部的飞椽檐椽是新换的,下面的木构建斗拱是元代的。斗拱,在历代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中有不同称呼。宋代的《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中叫作斗科,统称为斗拱。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虽然结构精巧、样式好看,但是它在不同时期,作用也截然不同。通常,唐代和宋代的斗拱较大,可以承重,分担梁架的压力。到了元明清,斗拱越来越小,承重作用减弱,只起装饰和连接的作用。而天王殿的斗拱正是如此,小巧整齐、玲珑美观、衔接良好、井然有序。







在天王殿的背后、建于五代时期的万佛殿,正是继承了唐代的建筑风格,使用大斗拱,形成大出檐。




万佛殿的出檐将近三米,可以较好地保护下面的墙体和地基不被雨水淋毁。然而出檐大了,里面的斗拱自然也大。当时极少用钉子,所有斗拱采用榫卯连接,这样的木结构就是铺作。万佛殿是七铺作,而现存早期中国木结构建筑中最多只用到七铺作。毋庸置疑,万佛殿是当今中国凤毛麟角的五代木结构建筑。







万佛殿兴建之初,四周采用木板墙,金代时毁于地震。由于整个建筑采用的是十二根立柱支撑的单檐歇山顶,一柱顶千斤,因此墙倒屋不塌,巍然屹立六百多年。直到清嘉庆年间才砌起砖墙,然而砖墙基本不承重,仍只是围护结构。万佛殿内不用立柱,采用梁架结构,使进入殿内的人视线一目了然,有一种空旷的感觉。







殿内的壁画都是清代的,虽然叫万佛殿,但没有一万幅,只是一个形容。殿内供奉佛、佛的弟子、菩萨、金刚、童子共十一尊塑像。整个塑像群呈一个半圆形,位于圆弧中心、也即大殿正中的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左侧依次是他的弟子阿(音e一声)难、文殊菩萨、左胁侍菩萨、左金刚,右侧依次是他的弟子迦叶(音she四声)、普贤菩萨、右胁侍菩萨、右金刚。而两个童子则位于半圆弧的弦线上,即连接左右金刚的直线上。并且他们对面而居,距离两边金刚距离相等。由于释迦牟尼佛为主尊,塑造得比较高大。佛祖身上的金衣是清代的描金,最早是彩塑,后面有背光,背光图案也是清代的。比肩而立的两位弟子阿难和迦叶,一老一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左右莲花台上坐着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在他们前面站立的是左右胁侍菩萨,这二位是服侍佛祖的。







从这些菩萨的穿着上看有唐代女性服饰的风格,肌肤裸露较多,相对开放。事实上,菩萨在隋唐之前都是男性形象,到了五代开始偏中性化,而万佛殿内的塑像即是间于两性之间。左右胁侍往前是两尊金刚,他们头戴盔帽,身穿铠甲,脚踏祥云,手握金刚杵,俨然唐代的武士。







最后是两尊童子塑像,一尊心不在焉、四处张望,看上去心事未了,体现出孩子的天真;另一尊双目紧闭,双手合十,像是在虔诚地学佛。二者一动一静,刻画得淋漓尽致。然而这样的童子像只在唐、五代的佛堂上可见,到了宋代,佛堂上就很少出现童子像了,因为唐代社会相对开放,对妇女小孩要求较少,宋代则不然,封建专制加剧,等级秩序森严。




万佛殿内的所有塑像面目丰满,身材健美,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时塑像的风韵。极有美学价值和历史内涵。类似的塑像,除了在敦煌莫高窟有少量保存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如果说双林寺以两千多尊明清彩塑成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那么镇国寺这十一尊五代彩塑可谓硕果仅存、国之瑰宝。




镇国寺,昔日的皇家寺院,如今弥足珍贵的五代建筑遗存,硕大的斗拱、结实的立柱、珍贵的彩塑、独特的佛像造型,济济一寺,它的美丽有目共睹,它的价值无可争议。然而,由于离平遥古城较远,导游中又少有人提及,以致游客稀少、门庭冷落。我想这也是它的哀愁吧!







评论2条评论
旅行

旅行:古建奇谈的感觉

2018-09-29
读书多一页

读书多一页:大学时修过中国古典建筑的课,古人们真是太聪明了。

2018-09-28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