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16.白云寺:你从来没见过的欧美风格寺庙

主播: 畅听旅行
最近更新: 2020-01-16时长: 07:24
房子不是随便盖的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佛教有很多流派,在我国最受欢迎的是禅宗,它的开山始祖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达摩祖师。佛教禅宗自南北朝传入中国,直至唐朝开始兴盛,并分为“南禅”和“北禅”。南禅讲究“顿修”,北禅主张“渐修”,所以有“北渐南顿”之说。唐以后,南禅兴盛,又分为“临济宗”、“曹洞宗”、“雪山宗”、“沩仰宗”、“法眼宗”等五个支派。宋朝以后,中国佛教几乎是禅宗的天下,其中又以“临济宗”、“曹洞宗”最为盛行。到清朝初年,临济宗等禅宗佛教,又逐渐没落。今天要说的白云寺,则延续了临济宗传承近百年,对研究临济宗有着重要的意义。






白云寺位于平遥古城南十九公里的宝峰山南麓,全称“白云禅寺”,曾名为“西域寺”。寺庙依山势而建,层次叠上,衢道能上下,回廊能周旋,在我国寺庙建筑中,算得上别具一格。


据寺庙碑谒推断,白云寺初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然而,寺庙住持却有另外一个版本。他以白云寺山门外四柱参天古柏为证,传说古柏与寺庙同岁。根据古柏年龄推断,白云寺至少已有千年历史。当然,其间真假不得而知,权当是法师对寺庙传承的执念。







与许多寺庙出身华贵不同,白云寺可以说在漫长的岁月里籍籍无名。明成化年间,平遥富商侯伯威,为求神灵庇佑,独资捐建“白云庵”,后又扩建为白云寺,于是就有了现在白云寺的正殿和东西两庑。多年以后,侯伯威的孙子侯迺会继承祖业,再度祈求神灵庇护,再次增建白云寺。


无论从何处看来,白云寺都是普普通通的乡间寺庙。在它的扩建历史上,更是尽显寒酸和窘迫。明弘治年间,离白云寺不远的地方有一座观音堂,在主持圆寂后,徒弟不愿意继承祖业,导致观音堂荒废。候逎会就动员徒弟交出观音堂产业,然后将观音堂的圣象请出,拆除殿宇,用这些木料才建了白云寺的三间南殿。





直到清乾隆年间,临济宗第三十七世传人明远禅师到来,白云寺才因明远禅师佛法高深,而渐渐打开名气。明远禅师主持修建的古佛殿,正是白云禅寺的建造特色之处。


白云禅寺几经扩建,渐渐形成四进格局。山门为三开间的拱门洞式,洞顶上修建有“春秋楼”三间,内供奉为关羽。





沿拱门经小院,拾级而上即为南殿。穿过南殿,才是宽敞的中院。中院四面锢封,东西廊窑各五间,正殿窑七间,里面供奉着“横三世佛”,居中的是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两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三世佛”东西两旁为韦陀、伽蓝菩萨。


从释迦牟尼佛光影壁后,转身可入“求子洞”。穿过求子洞,出通后院的小门,再顺两侧台阶而上,就到了观音阁。





再经由观音阁两侧向上,方抵达“古佛殿”。这座由明远禅师“尽心募化,竭己财力”而修建的佛殿,在民国十九年,新任主持僧人印聪和俗家居士郭士荣等人又对其进行重修。里面供奉着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佛”,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菩萨”,更是被金身重塑。





正是这次重修,白云寺结束了近百年的临济宗传承,改由净土宗掌院。在建筑特色上,开始融入的西方建筑特征,正是这个偏远小村庄,被时代刻下的印记。


民国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渗透到各个领域。古佛殿的修葺,很明显深受影响。通观整座古佛殿,为典型的仿欧洲古典旋柱式建筑,无前檐,前墙以砖砌,上置拱形窗洞。而前墙柱头上的狮、象、日、月砖雕图案和墙面上的“唯心净土 ”“自性弥陀”“圣中圣”“天中天”隶书石刻,以及平柱表面的“众善奉行,万缘净尽;诸恶莫做,一性圆明”石刻楹联,皆为中国传统建筑规制。这种东西文化碰撞而形成的艺术珍品,在佛寺中极为罕见。





虽几经修葺,白云寺似乎又从未被时光打扰,除了岁月砥砺打磨出的古老韵味,它如初建时一样,静静地受享着周边百姓的香火。时至今日,若你走进白云寺,穿着朴素衲衣的僧人,多半会将慈祥的目光在你身上停留片刻后,向你双手合十,而后任由你自行游览或拜谒。白云寺是无争的,偶有文人墨客愿意前来拜访,无非是因它无意间延续临济宗近百年,又因它偶然地将西方建筑特色融入到佛殿当中。而这微弱的特色,不过是为他们的文化旅途中,增添些许趣味谈资罢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