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通关技能08:第一次进剧场看什么戏?

主播: 王烜
最近更新: 2019-01-10时长: 10:47
玩嗨京剧实用手册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如果你准备进剧场看戏了,那好,本节课为你解决一个实际操作,第一次进剧场我们看什么戏?


京剧既然是角儿的艺术,之前的课我们说过,看京剧就要追爱豆,所以,你如果有爱豆,至少是有兴趣、有好感的演员,你就选择他的演出。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演出的形态有多种,我们第一次如何选择才好呢?


京剧演出有三种形态:整本大戏、折子戏和演唱会。


这三种形态是逐步演化出来的,早期戏曲演出都是整本大戏,一眼就是数天。比如《牡丹亭》,白先勇先生搞得青春版是原著的一半,27出,分三个晚上演完,如果照演原著55出,可想时间之长。这还不是传统戏曲里最长的,清代宫廷编的戏:《昭代箫韶》,就是全部杨家将。《鼎峙春秋》,就是全部三国,还有全部的目连救母,这些戏从来没有演全过,因为太长了。


为什么古人演戏时间长,这和当时看戏的习惯有关。那时候看戏,不像我们今天很正式,走进剧场,全心投入这几个小时。那时候演戏在茶园,看戏是不花钱的,只花茶资,观众来这可以聊天,可以谈生意,想看戏就看一眼,不想看完全那他当个背景音,随来随走。皇宫内院或者富豪大家演戏,一连数天,也没有人自始至终坐在那看,什么时候想看什么时候过来,不想看了起身就走。


逐渐,古人也觉得演这么久没有意义,演员往往对着空椅子唱,也缺乏激情,于是,就有了折子戏。折子戏就是把一整出戏中的经典桥段拿出来单独演出,这种方式果然很受欢迎,皇宫和大宅门里办堂会唱戏,事先准备好一个节目单,这个节目单上写着各种戏名,因为这是一个折页形式,所以就把这种桥段称作折子戏。


演唱会则是现代联欢会、茶话会的形式,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流行的一种演出形态。一台晚会,聚合一大帮演员,以清唱(不扮戏)的形式演出。


那这三种形态如何选择,我建议你从演唱会入手,进而过度到折子戏,最后再看整本大戏。


为什么先看演唱会呢?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第一全是唱段,每一段几分钟,不至于让你看着烦躁,感觉拖沓,而且遇到你不喜欢的演员中途出去休息一会儿也不影响观赏的连贯性。其次,就是可以集中看角儿,一台晚会他要综合各个行当、各个流派、各个年龄段的角儿来组成,所以一出名家演唱会,你可以管中窥豹,迅速感受京剧音乐的总体魅力,特别适合初听戏的人,快速掌握京剧的声腔、板式、熟悉演员。当然,弊端是只有唱,不能领略表演的综合性。


折子戏专场一般是三到四折戏组成一晚演出,也会斟酌行当、流派的平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全面欣赏京剧的唱念做打,而且每一折时间也不长,同时也能看到各个行当的剧目,也是今天京剧演出市场最主流的方式。


整出大戏就是一晚上只演这一出戏,必须得是本身这个戏的容量足够支撑一个晚上,比如现在经常上演的《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大探二》、《锁麟囊》等,这样一出大戏都有若干折组成,他们中的经典桥段单拿出来可以做折子戏演,演全了对于已经有相当看戏资历的人,看大戏最过瘾。所以,我建议你从演唱会开始,一步步上升到整出戏。


而整本大戏也不一定就是一个演员演一个角色,比如《四郎探母》可以由几个老生演员分别饰演不同场次的杨四郎,经典的大戏是最容易拴角儿的,就是利于集中名演员搞大合作,你可以理解为彩唱形式的名家演唱会。这种大合作的戏基本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名演员同台互相有个较劲儿,谁也不能比谁弱,互相刺激,能够把戏演出超水平。比如1956年北京京剧团成立的庆祝演出《四郎探母》,一个杨四郎就由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霖、谭富英、马连良五位名家分别扮演,留下了一版高水平的实况录音。


还有1959年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的《赤壁之战》,就是把中国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的所有主演集合在一处,那出戏里凡是开口唱的,都是第一流演员,这是不可多得的经典。


每逢节假日,元旦、春节、五一、十一这些假期里,都是演出的旺季,每个剧团都会在这时候拿出最好的作品,形式上演唱会、折子戏专场和整出大戏都会有,你尽情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欣赏。本节课我们欣赏一下当代名家凌珂的演唱,凌珂是我个人非常看重的老生演员,他的艺术观非常正,善于思考、勤于读书,在艺术上有着不俗的追求和见解,在当今中生代京剧演员里是非常值得大家予以关注的一位,他未来的艺术成就会有更大的期待值。下面请欣赏凌珂带来的《乌盆记》选段,老丈不必胆怕惊。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