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律无情
《阴律无情》一书,上官玉华师兄花尽精神心血撰写,上中下三界合力,天地鬼神寄予厚望。挽世道,正人心;继前代《玉历宝钞》后,为冥府又一重要著作。...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 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佛说四十二章经
据历史记载,《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又绘画释迦牟尼佛像供养,由是东土佛法僧三宝具足,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佛说四十二章经》集结了佛陀关于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语录。

影尘回忆录
《影尘回忆录》是近代中国佛教界赫赫有名有"三虚"之称的三大高僧--虚云和尚、太虚大师、 倓虚大师之一的倓虚大师的口述自传,由其弟子大光法师背着大师私下记录而成。书中记录了倓虚大师从出生到1948年的传奇经历。

生命这出戏
《生命这出戏》是一本让你重新提炼生命价值的伟大著作。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之后,只有拥有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能得到安乐。
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因而要珍惜与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而我们要如何演好自己的戏,又不妨碍他人演戏?

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我国古代治政书籍的选辑。唐初著名谏官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在贞观初年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

太上感应篇的故事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 又名《命自我立》, 是2007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了凡。该书为袁了凡所作的家训,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慧灯之光》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的炉霍县境内。22岁时在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剃度出家,此后即开始长时依止在法王晋美彭措座前。二十多年来,始终精进闻思显密法要,并一一通达。后来通过严格的层层考核,最终获得法王晋美彭措亲赐的三藏堪布学位。后常随法王晋美彭措左右,作为出行各地朝拜、讲学、弘法时的侍者与翻译。慈诚罗珠堪布极力倡导戒杀放生。

观经四帖疏
净土宗教经典《观无量寿经》的注释书。亦称《观经疏》、《证诚疏》或《四帖疏》。唐·善导大师注。4卷。此书由玄义分、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四部分组成,故称《观经四帖疏》。

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是末法时代佛教重要经典,属于地藏三经之一。隋朝天竺国三藏法师菩提灯所译,全文约13000字。佛在灵山会上,坚净信菩萨请法,佛让转问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开示两卷内容,上卷主讲占察木轮相法及占察忏法,下卷主讲依一实境界,修二种观,证无生忍的无上妙法。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原名《相应阿含》,由原始佛教基本经典,是"四部阿含"之一。后世传诵中,误将《杂部》(南传佛教《小部》,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之名称,覆译于《相应阿含》,故名《杂阿含经》。

无量寿经
佛教经典。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
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此经前后有十二译,存五译、失七译,会集、节略本四本。 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透过佛法看世界
《透过佛法看世界》一书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导师之一,希阿荣博堪布2014年最新力作,一百八十个问题,解答你的人生困惑。透过佛法,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读作 sēng qie zhà,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大集会正法经一曰:"我有正法名大集会。"此二经同本异译也。梵संघाट,Saṅghāṭa {今音:僧喀打(卷舌)}。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出自大藏经第10册 NO 029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卷》,是唐代罽宾国的三藏法师般若翻译。在大藏经第10册 NO 0297收藏有不空法师翻译的《普贤菩萨行愿赞》。
主要内容是成就如来功德的十大愿王: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净土辑要
《净土辑要》是由弘化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苦行居士。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述佛家的修行事宜,中篇为摘录一些佛家大师的法语,下篇则讲的是拜佛时所应当注意的一些礼仪以及仪式。

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老居士 讲述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恭敬整理
修净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这一本《净修捷要报恩谈》,就能保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其他都可以不必学。为什么?《华严》丶《法华》丶《楞严》跟《无量寿经》的经义都在里头,他用最简单的话丶最短的言辞,把这个介绍出来,这还得了吗?!让你听了之后什么疑惑都没有了。

金光明经
《金光明经》,全名为《金光明最胜王经》。梵名Suvar?aprabhāsottama-sūtra 。与《法华经》、《仁王经》同为镇护国家之三部经。若诵读此经,国家可获得四天王之守护。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原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经品,由于观世音信仰传入中国日益盛行,所以经文从汉文译本内抽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经品本。经文的原本,在汉文译本如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法师的《妙法莲华经》等中,此品全都是长行品。直到隋代阇那崛多和笈多补译的《添品法华经》,此品才有了重颂,这和比较晚出的梵文本和藏文译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相一致(梵、藏本比隋译还要多出七个颂)。

佛说十善业道经
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为海龙王说一切法靡不由心,应修十善,遂广明十善功德,及摄一切佛法。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是佛陀留给末法时代众生的一部殊胜佛经。为了避免末法时代人们遭受最重、最多的堕胎杀业,佛陀在2500多年前就慈悲地在提前开示了堕胎的种种罪过,为末法时代的菩萨如何救护诸童子、胎儿,如何得到长寿灭罪的种种功德,为那些造重杀业的无知父母提供了一盏从地狱走向光明解脱道的指路明灯。

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记述佛陀之大弟子目连,因不忍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乃问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用百味饭食五果等供养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脱离苦难。依本经之说所行之盂兰盆会,已普遍流行于我国民间,而有益于民间之孝行。宗密之盂兰盆经疏,即强调本经特具孝子报恩之思想,与调和中国人伦与佛教间关系之性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出自《楞严经》第五卷,由于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提倡,成为中国净土宗五经一论中的一品经。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询问诸大菩萨进入禅定、获得开悟的方法,大势至菩萨说他以念佛方法修学成功,其关键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集中心思,忆佛念佛,维持净念,相续不断。

释迦牟尼佛传
书名:《释迦牟尼佛传》 星云大师: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从佛陀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佛教的道范。在中国,能够代表佛陀的圣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慈心悲愿的白话文佛陀传记不多,《释迦牟尼佛传》是其一。星云大师以虔敬、庄严的心,写佛陀一生历劫成道的过程,写佛陀深厚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导读者深深思惟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大道。

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根据当代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还原了佛教的本来面貌,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的成佛之道,佛陀的教义及教化,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及教团发展。 ·何谓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因果与因缘,唯心与唯名,活佛与活菩萨。 ·学佛的基础,在家居士如何学佛,修行的次第和方法。 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权威,是你了解佛教,修行入门的最佳参考书。

地狱游记
地狱游记是一本介绍阴间地府的指南,该书于民国六十五年所著,当初仙佛为劝化世人,特将地狱奇景公诸于世,在台中圣贤堂以扶鸾的方式传真了地狱里生灵涂炭的一面。

往生论
往生论乃天亲菩萨〔佛灭后九百年顷,出生北印度健陀罗国之富娄沙富罗城,婆罗门种族之家〕修学净土法门的心得著述。来到中国,则有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山西雁门人〕造的《往生论注》。《往生论注》凝聚了自马鸣、龙树、天亲菩萨以来,古印度纯正的净土教理。然后融入中国的本土文化,对于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事理、因果、性相,与佛境界的状态,和盘托出,是一部奠定后世净宗脉流的巨作。

《我们为何不幸福》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是世界最大佛学院--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著名上师、当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一。 慈诚罗珠堪布是一位诚实的比丘、诚恳的行者、真正的上师,一位实在的佛法追随者。 结缘当代心灵治愈学伟大经典读本,不要错过这千劫难逢的机会!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是2006年福建莆田广化寺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印光大师。本书收录了印光大师的至精至粹之言。

圆觉经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佛教大乘之经典。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药师经
《药师经》,一般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的佛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

印光大师
印光法师(1861年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农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民国四大高僧之一(虚云,太虚,印光,弘一)。

佛说无量寿经
佛教经典。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
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此经前后有十二译,存五译、失七译,会集、节略本四本。 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心经
《心经》有数本:鸠摩罗什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一卷,日本弘法之心经秘键,即此本之解释也,但其题号为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华严之贤首释之,谓为心经略疏。慈恩又有般若心经幽赞一卷。其他有唐利言译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法月重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宋施护译之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全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简称:《无量寿经会集本》或《会集本》。
是民国年间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唐、宋五种原译而成。

地藏十轮经
即《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又译《大方广十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与《地藏菩萨本愿经》相比,篇幅、内容更为浩大。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合称"地藏三经",是末法时期,极为重要的经典。

《净土圣贤录》
《净土圣贤录》,共九卷,清彭希涑撰。清代佛教典籍。作者彭希涑是彭际清(1740~1796)之侄。际清乃"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他自己常想荟萃以往有关修持净土者的事迹,编成一书,但始终没有作成。约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前,其侄希涑初发信心,愿成此录,他就发凡起例,指导希涑先稽考经论,次及中国古来的著述,再续以耳目之所及,编成本录。

《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是2012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明一居士。本书讲述了地藏菩萨在世为人的真实故事。

《梵网经》
梵网经 ,佛教大乘戒律经典,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秦鸠摩罗什译,上下两卷。上卷叙述释迦牟尼从第四禅擎接大众到莲华台藏世界见卢舍那佛,问一切众生以何因缘得成菩萨十地之道,所得果是何等相,以及卢舍那佛为说菩萨修道阶位四十法门。下卷述说释迦牟尼受教已,示现降生、出家、成道、十处说法,于摩醯首罗天王宫,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佛教法门亦复如是。

《佛教常识》
《佛教常识》是2008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德才。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种经书。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 。凡二卷。【通行本为三卷】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其余两部经为《占察善恶业报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

《大乘密严经》
《大乘密严经》三卷。简称《密严经》。有两种译本,一为唐·地婆诃罗(日照)译,另一为唐·不空所译,二本均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大体而言,二译本的译语大致相同,而品名稍异。然就体裁而言,正如不空译本篇首的代宗序文所说,日照译本的长行、偈颂各半,不空译则多偈颂韵文。此外,日照译较不空译有更多的省略处。今通行日照译本。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盘经(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汉语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盘经》或《大涅盘经》,简称《涅盘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

《安士全书》-万善先资
《安士全书》是一本出版的图书,作者周安士居士,本书由曾琦云先生译注,包括译文、注解和补充。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属于宗教信仰书籍。

《百业经》
《百业经》是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的一部作品。其中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讲述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因果关系。

《般舟三昧经》
编辑分类
《般舟三昧经》,3卷,又名《佛立三昧》,是一部专门讲一心念佛的证得念佛三昧的经典。由东汉时代月氏国的支娄迦谶大法师翻译而成。
不同的译本还有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及笈多等翻译的《大方等大集贤护经》5卷。